<
m4n3小说网 > 穿越小说 > 特工之回到清朝 > 第二部 二十九章
    进得园子,张健与杨一相交日久,素知杨一不重俗礼,也不谦让,只顾招呼李鸿章坐下。李鸿章与杨一乃是初识,中国又历来是礼仪之邦,经年受儒学熏陶的李鸿章怎么肯先坐下,只是一再礼让,口中不住道:“杨督面前,小子怎敢造次。”一再退让,杨一见此,只好先坐下,这李鸿章这才敢落坐。只是这神态依旧是一付恭敬的摸样。

    张健见李鸿章如此,便笑着说到:“少荃你是不了解我们大人,平日里那些官吏见了大人,个个礼节周全,你道大人怎生说他们?”张健这一问也把李鸿章的兴趣问了出来,便道:“怎地?”张健先在看看杨一,见杨一依旧是一付笑眯眯的表情,这才说道:“官场上的繁文缛节真是无趣的紧,请他们做吧他们只敢坐半个屁股,他们坐着不累,倒把我这看的看累了。”说着张健指着李鸿章哈哈大笑起来。李鸿章看看自己坐下的样子,正好也只是坐了半个屁股,知道张健这是在说自己,不由的嘿嘿笑起来。

    杨一见李鸿章略显尴尬,赶紧说道:“少荃不必顾及太多俗礼,杨某今天只想和少荃做个知心的朋友,朋友只间弄许多俗礼就没多大意思了。”李鸿章稍微调整了情绪道:“大人,子曰:克己复礼,这礼还是一定要讲的,蒙大人抬爱,但鸿章断断不敢造次越礼的。”

    杨一听罢,做钦佩状道:“少荃不愧为曾师弟子,叫人钦佩。你看这样如何,你我私下里是好友,在家里就不必弄些俗礼,到了场面上,你非要弄那礼节我也不拦你,如何?”

    李鸿章听了仍自犹豫,一旁的张健恼了:“你这少荃,当年同赴京师,你作《入都》十首,是何等脍炙人口,是何等的意气飞扬,如今反倒变得不爽气了。”李鸿章听罢,赶紧站起来回道:“敏思兄切莫恼怒。”说完看了看杨一,见杨一依旧是一副和善带笑的表情,这才说到:“既如此,鸿章就高攀了。”张健依旧不依不饶道:“早该如此。”

    三人复又坐下,只是李鸿章还是略有拘谨,张健见状便找李鸿章叙起旧情,说些当年的往事,杨一一直不做声,只是在一旁做个看客,慢慢的李鸿章也放开许多,与张健说些年少轻狂,激扬文字的旧事。杨一见两人说的兴起,也不插话,只是在一旁默默的给二人倒酒,张、李二人你一句我一句说的高兴。偶然间张健问起李鸿章的近况,在何处高就?李鸿章听的不由面色一淡道:“说来惭愧,小弟虽有功名在身,但官场沉浮有年,起起伏伏,如今只是在老师门下为一幕僚。”

    其实李鸿章的近况杨一一直很关注,也告诉过张健,但张健还是作出一副惊讶状道:“以少荃之才,怎地落得如此境地?”这张健和李鸿章不同,他是一向闲云野鹤惯的,对仕途早就不带希望,跟了杨一后,大家定了造反革命的基调,对官场的事情就跟着参合了;而李鸿章不同,一直以来,李鸿章都以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为志,以光宗耀祖为荣,然官场黑暗,李鸿章多年坎坷,时有起伏但其志不改,只是如今落魄,心中不免有些怀才不遇的牢骚;当年组建团练,屡次立功,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,自己最终落了个告病回家读书的下场,官场的黑暗,有志难舒等等这些都是李鸿章心内的疙瘩。现在张健又有此一问,李鸿章不免悲从中来,端起酒杯一口饮尽道:“嘿嘿,敏思兄,老杜有诗云,江东子弟多才俊,卷土重来未可知。”说着两颊红润,竟是有些醉了。

    虽然喝的是黄酒,但李鸿章本就酒量不豪,说话间也喝下不少,加之心中有事,人也开始有些恍惚。杨一见状赶紧叫人扶李鸿章下去休息。

    也不知道过了多久,李鸿章才醒过来,只见自己躺在张柔软的床上,一个丫鬟摸样的女子正背对着他在做些针线活。李鸿章看看窗外天色,竟已经黑了。酒醉后的头疼不禁让李鸿章呻吟了一声,惊动了那丫鬟,丫鬟回头见李鸿章醒了,赶紧过来扶着李鸿章。李鸿章在丫鬟的搀扶下坐到桌子前,这丫鬟先给李鸿章倒上杯温热的茶,然后说到:“您饿了吧?要用点什么?我这就去准备。”一杯温度合适的茶喝下去,李鸿章觉得整个人都轻松许多,这才回到:“随便弄点米饭就可以。”丫鬟待李鸿章缓过劲来,乖巧的拎一马桶到李鸿章跟前,然后转身出去。

    少倾,那丫鬟端着饭菜进来,后面还跟着一个粗使丫鬟,那粗使丫鬟把马桶拎出去,只剩下先前的那个丫鬟在服侍李鸿章。这李鸿章本就是大家出身,从小是被人服侍惯的。只是最近在曾国藩的军队里只能有一些个男仆伏侍,此时的情景,倒是他最习惯的,又让他有仿佛回到自己家里的感觉。

    米饭是热的,几个小菜也做的很精致,李鸿章不由胃口大开,一气吃了两碗,这才放下碗筷。那丫鬟见李鸿章吃完,上前收拾时道:“这位先生,我们家老爷吩咐了,先生你要是起了,可以去老爷的书房寻我们家老爷,张先生也在呢。”

    李鸿章这才打量了下这丫鬟,见这丫鬟相貌清秀,举止也得体,知道是杨一专门派来招呼自己的,心下不由一阵感动。见天色已黑,李鸿章怕时候晚了去找杨一会失礼,便问那丫鬟:“现在是什么时辰了?”那丫鬟回到:“时辰还早,天刚擦黑,要不我这就引你去见我们老爷?”李鸿章想想老师交代的任务还没跟杨一说,心想着借这机会先提一下也好,于是便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丫鬟拎着个灯笼在前面领着李鸿章去书房,沿着一回廊走了没一会,来到一排房子前,那丫鬟指了指其中一个亮着灯火的房间道:“那就是我们老爷的书房,你自去吧,老爷不让下人靠近那。”说着把灯笼插在回廊的一柱子上,便离开了。

    李鸿章顺着丫鬟指的屋子走去,来到门口,正欲敲门,只听的里面有人说到自己,便把手放了下来,听声音是张健在说话:“大人,这李少荃的确是个人才,只可惜运气不佳,又逢乱世,至今未能掌握一方。我看大人一向爱才,不如向朝廷推荐一下,留他在上海做个独当一面的人物。”李鸿章听到这,不由想听听杨一的说法。

    张健说完后,那屋子里一片安静,透过窗户纸上的人影,李鸿章发现杨一在来回踱步,似乎在考虑什么?“敏思,此举我看不妥。”这话把李鸿章听的心里一惊,暗道:难道是这杨督嫉恨当年在庐州的事情?正在思量呢,张健问杨一道:“如何不妥?”杨一略一沉吟道:“先生莫要用这等眼光看我,难道你疑心我嫉恨当年庐州之事?”张健道:“大人多心了,敏思不敢。”杨一继续道:“少荃此来,依我看必是受曾公之托来买枪炮的,我们就这样留他下来,于曾公处不好交代。其二,少荃乃曾公弟子,他的前途本应由曾公出面推举,我们就是要出面也得招呼曾公一声,征得他老人家同意才名正言顺啊。”杨一正待继续说下去,张健笑着接过道:“其三,先生下午命人准备好枪炮,是为少荃准备的,其四,如我所料不差,大人必定会有信托少荃转交曾公,这信的内容嘛我就不说了。”李鸿章只听得两人在屋子里一起笑起来。只听杨一道:“生我者父母,知我者敏思也。”张健和杨一在里面打哑谜,只把个门外的李鸿章听的心痒,也不知道杨一信里会写什么,就这么站在外面没由来的一通猜测。猛听里面张健说道:“这个少荃,也没喝多少,怎地现在还不醒,待我去看他。”一句话把李鸿章惊醒,连忙镇定一下情绪,举手敲门。

    只听门内杨一道:“是少荃吗?”说着门被打开,开门的正是杨一。李鸿章见杨一亲自开门,连忙施礼道:“打扰杨都休息了,少荃有礼。”杨一赶紧扶住李鸿章,嘴里说道:“少荃,我都说了,大家私下就不用行俗礼了。”

    张健在一旁道:“就是,少荃也太放不开了。”杨一把李鸿章让进书房,李鸿章环视书房,见书房内摆满各种书籍,正打算说点什么为开场白,杨一抢先道:“少荃你别看这里书多,其实都是摆样子的,我还真没看过几本。”杨一这话一说,李鸿章顿时就觉得大家关系拉进许多,也觉得杨一没有那高官的做派,心里不由道:“这杨一能威镇三省,倒也和此人性格有关。”想着李鸿章从怀里掏出曾国藩托他带按理的信件,呈给杨一。杨一接过略看一下,笑着递给张健,张健看后笑道:“大人料事如神,敏思佩服。”原来信里说的正是买枪炮的事情。

    张健笑着对李鸿章道:“少荃,事情大人下午就准备下了,五千支后装步枪,十万发子弹,另有60毫米迫击炮20门,少荃满意否。”李鸿章其实在外面偷听的时候就大概知道这事,现在听张健这么一证实,更是对杨一为自己所做的感动不已,正想说写感激的话,有被杨一抢先说道:“少荃不必感激,但凭你和敏思的交情,这忙我就得帮,更何况里面还有曾公的面子。不过我可说好,这钱我是没赚你们的,所以运费得你们自己出。我帮你们联系好了沈家的船队,帮你送到温州上岸,这船费就免了,我再派一百士兵押运,你只要给那些行脚的苦力一些辛苦钱就行。”张健待杨一说罢,接着说到:“少荃,这步枪是普鲁士新式的后装步枪,每支80两,迫击炮是普鲁士商人送的,大人也就送与曾公了,炮弹2000发和子弹10万发,你出个5万两就是,你看这样的价钱还可以吗?”

    杨一这样的安排,是李鸿章万万没想到的,曾国藩也曾从洋人那买枪炮,可那些前装的洋枪就得100两一支,比这后装的还贵。杨一这摆明了是要送李鸿章一件大功劳,李鸿章心里感激,正想表示些什么,杨一冲他摆摆手道:“少荃,今日你肯定也乏了早点休息,反正公事你也办完了,明天让敏思带你去附近的西式纺织厂里看看,看看这洋机器是怎么织布的。”说着杨一便端茶送客。

    ••••••••••••

    在上海呆了三天,李鸿章告别杨一,赶往温州,到那去等待军火下船,三天里,李鸿章参观了新式的纺织厂,那轰鸣的机器,飞转的线轴,都给李鸿章留下深刻的印象,同时李鸿章还参观了新军的操练,新军给李鸿章最大的印象就是纪律严明,装备先进,而且众多的洋教官也给李鸿章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。在新军一次实弹射击中,李鸿章见识到这新式后装步枪的威力,一分钟能射击3次,射程还比前装步枪远许多,射速就更别说了,李鸿章这才真正理解杨一是凭什么与太平军血战十余场而不败的。新式工业产生的巨大财富,新式武器的巨大杀伤力,完全模仿西洋军队的模式组建的军队,这就是杨一立足江南的根本。临行时,杨一果然如张健所言,交给自己一封信,请自己带给曾国藩,李鸿章意识到这封信可能和自己有关,但他只能克制自己想拆开信件的冲动,等待回到老师那才能知道的答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