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
    这般急切凶蛮,令她傻了眼。

    还未满三个月,胎气尚未稳定,他怎么敢?

    武静蕊被吓着了,慌忙推他,“别,爷,住手……”

    但她阻止不了,四贝勒似乎彻底释放了他的野性,完全不顾她的感受,是否能承受。

    武静蕊护着肚子,但收效甚微,以为真的惹得四贝勒兽性大发,后悔莫及。

    四贝勒可从未如此过。

    哪次她怀孕,四贝勒不是紧张兮兮的?

    此次却像是真的要惩罚她,任她认错求饶都没用。

    哪有这样惩罚人的?简直太气人了。

    紧张害怕的武静蕊并未发现四贝勒不如一开始急切,动静虽闹的大,却是雷声大雨点小。

    后半夜,武静蕊感觉身上湿哒哒的,没力气动弹,四贝勒到底顾着孩子,并未太过分。m.

    只是武静蕊一直神经紧绷,才这般累。

    过了许久,半睡半醒的武静蕊才反应过来,四贝勒并未下狠手,还是留了余地的。

    但她也真是吓怕了,以后再不敢在这方面惹他生气了。

    她可承受不起四贝勒再一次的怒火。

    没想到四贝勒平时沉稳,生气的时候如此可怕。

    睡着之前,武静蕊一直紧紧拽着四贝勒的一根手指,十分依赖的模样。

    如此表现总能引起四贝勒更多的怜惜。

    武静蕊在一些不起眼的小动作上很是用心,关键时刻很有用。

    第149章 想念

    秋高气爽时,武静蕊搬入了郊外的别院。

    是武静蕊自个提出来的。

    四贝勒虽然不高兴,却耐不住她的软磨硬泡和撒娇哀求,终究是答应了。

    别院不如府上有利,远离了四贝勒,或许四贝勒会宠爱上别的女人,渐渐忘记她。

    换做别的女人,必定牢牢守着四贝勒,哪里会提出如此荒唐的请求?

    关键是四贝勒还答应了。

    武静蕊不为别的,只为图个清静,免得萨克达氏与李氏又出幺蛾子,害她腹中的胎儿。m.

    明枪易躲,暗箭难防,她可没那样多的心眼和精力全用在防人上头。

    这次的事没达到目的,以后机会多的是。

    何况,此举也算无声的抱怨,四贝勒是个聪明人,自然不会认为她是想去别院散心。

    你四贝勒舍不得惩罚李氏,那我踹着你的崽,带着你的闺女躲远点还不成吗?免得再被害了。

    至于啥时候回去,可就不是四贝勒说的算了。

    四贝勒会不会忘了她?

    武静蕊想说那可能吗?别说她给四贝勒生下了一子一女,现在又踹了一个,劳苦功高,还有这么多年的感情,四贝勒怎么可能忘了她?

    若没这个把握,她也不敢如此了。

    在一起久了,偶尔分开还是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的。

    武静蕊到了别院,简直是如鱼得水,比在那个四四方方的贝勒府待着要舒服多了。

    因为别院外边连着一大片的庄稼,全是四贝勒府的,如此新鲜的空气,朴素的美景,广阔的天空,她许久不曾感受过了。

    此情此景,太适合养胎了。

    很快她就把四贝勒忘在脑后了,没有四贝勒和别的女人打扰的日子简直太美好了。

    跟着保护武静蕊的护院每日将这边的情景如实禀告给了四贝勒。

    四贝勒从开始的不以为意,到后面脸色越来越沉,越来越冷,短短五日过去,四贝勒完全后悔了这个决定。

    他不该答应那个女人的。

    她想去散心,不愿见李氏,他允了,却没想到她如此乐不思蜀。

    护院说那个女人玩的很开心,随宁也很开心,母女俩完全不想念自己,不惦记府上的一切。

    四贝勒哪里允许?

    短短五日,他便如此想念,恨不得立刻将那个女人揪回来,然而那个女人与自己是完全不一样的心情。

    简直在狠狠打他的脸。

    若是那个女人觉得无聊了,他立刻就叫人回来,因为从一开始就觉得她待不久,很快就会回来,才会如此轻易就答应了。

    事实上,他算错了,他太自负了。

    四贝勒脸色阴沉沉的,想叫人回来,又抹不开面子,是他亲口答应的,怎能出尔反尔?

    何况,母女俩难得如此开心,四贝勒怎忍心打扰和破坏?

    想到此,四贝勒又心软了。

    唉,罢了,再过些日子好了,再过几日就把她们接回来,再狠狠教训那个女人。

    四贝勒还是盼着武氏玩累了会想念自己,想念府上的一切,要求回来。

    但事与愿违,四贝勒并未等到那个消息。

    每日回到后宅,都会下意识去往武氏的小院,但那里并无他想见的人,心里空落落的。

    只有在前院,他还能瞧见弘昀,透过弘昀瞧见武氏的影子,从而愈发恼怒武氏的没心没肺。

    去李氏房中,四贝勒再无当初的喜欢,只觉得索然无味,瞧着李氏难掩失望的目光,柔弱的姿态,四贝勒愈发冷漠,不在意了。

    尽管李氏做出柔弱的姿态,像以前一样,换做以前,他会动容,怜惜,但此刻,却觉得不及那个女人的十分之一。

    他愈发觉得李氏有故作姿态的嫌疑,甚至他觉得李氏不应如此。

    思及此,便只有不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