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
    就正好看到谢栗在给孩子们发红包。

    “大爷爷来了,快跑”

    “爷爷…嘿嘿”

    “快走快走”

    作为村长,以及秦家除了秦奶奶外辈分最大的人,秦大伯身上自带一股小孩们害怕的气势,他一开口,孩子们都跑了,连他的亲孙子也不例外。

    好在红包都已经发了,每个孩子都没落下,秦封也没叫他们回来,带着谢栗去院子里认人。

    一圈下来,晌午到了。

    秦封带着谢栗拜过秦奶奶,并改口后,又拜过秦父秦母的牌位。

    外面就准备开席了!

    一共六桌,都摆在了院子里。

    由大伯母等人帮忙的六荤六素一上桌,整个院子里的气氛就到达了顶峰!

    好家伙,村里人暗自咋舌,这秦封真是大手笔啊,比秦村长家儿子成亲还丰盛!

    也幸亏当时秦父把院子打得大,不然还坐不下。

    现在是冬天,但是今天天气好,太阳晒得人暖洋洋的,比屋子里温度还高些。

    村里的人加起来当然不止六桌,青山村人多,但是都是农户人家,一年到头也余不下几个铜板。

    成亲请全村人吃饭?肯定是不可能的。

    大家约定成俗,请和自家关系亲近的,一般一户也只来一个人,谁家粮食都不宽裕。

    等到他家办喜事的时候,也一样。

    还是在秦封的坚持下,秦大伯和秦二伯才把全家的人都叫来吃饭的,不过秦封也看到了,小家伙们都没占位置,跟着自己爹娘坐一起呢。

    二三十人硬挤了两桌,不过这两桌都是秦大伯秦二伯两家人,没人说什么。

    开席后秦封带着谢栗去敬酒,不过秦封可没让谢栗喝,他喝,谢栗跟着。

    来吃喜酒的人一看秦封的态度,就知道是维护新夫郎呢,来这的不是秦封的正亲长辈,就是关系亲近的,倒也没因此为难谢栗。

    只是都不约而同的多灌秦封酒,还好他酒量好,酒席上用的酒度数也不高,这才没在新婚当天喝趴下。

    不过这敬酒一圈下来,用了不少时间,席都快散了。

    还好秦奶奶早有准备,在厨房里给他们两单独留了饭菜,两人坐下刚吃了个半饱,村里的人要走了。

    秦封擦擦嘴赶紧去送客,伸手压住了谢栗的肩膀。

    “你还没吃饱,我一个人去就行了,你坐着继续吃吧,这会儿走的都是村里人,咱家的正亲还没走呢,到时候你再送”

    “我……”谢栗确实还没吃饱,可他不知道这样会不会让人对他不满。。

    “栗哥儿,你继续吃吧,让秦封去就行,他吃饭快”秦奶奶笑呵呵的说

    谢栗果真是个有福气的!刚定亲封儿就醒了!她这老婆子可真是越看他越喜欢。

    “好的,奶奶”见秦奶奶真不介意,秦封已经去送客去了,谢栗又坐下来继续吃。

    他饿了两顿,又走了这么远的路,吃的点心早消化了,秦奶奶给他们留的饭菜是特意温在灶台上的,暖乎乎的饭菜吃下去身体都热起来了。

    而且都是留的好菜,他从未吃过这么好的东西。

    “栗哥儿,多吃点,你还在长身体呢,以后这就是你的家,在自己家别拘束。我去外面看看,有事你就喊我啊”

    秦奶奶一脸慈祥,怕谢栗不自在,宽慰他两句,就关上厨房门出去了。

    秦奶奶暖心的举动让谢栗忍不住心里发酸。

    他感觉这一切都像是一场梦一样,他没有和王瘸子定亲,也没有逃跑摔下山崖!

    把自己卖了嫁人冲喜,本以为要当寡妇!没想到秦封居然醒了,还看中他,亲自来迎亲。

    被他爹和后娘刁难后,也没迁怒于他!

    虽然接触不多,但是谢栗觉得,秦家的人都很好,小辈们有礼貌,长辈们也没有看不起他,哪怕是目睹了闹剧的秦二伯和堂哥们,也没对他甩脸色。

    秦奶奶还关心他,安慰他,主要是秦封…他的夫君…好像也挺满意他的。

    谢栗脸红扑扑的,像是涂了胭脂,笑得满足,圆溜溜的眼睛亮亮的。

    心中对未来的日子充满期待,老天爷对他真是太好了!!!

    第15章 懂事

    秦封把村里人都送走,秦大伯就找了过来。

    手里还拿着本礼账,秦大伯秦栋是村长,又是识字的人,同时在村里辈分也高,往常村民办喜事,都会请他当记账先生。

    今天这场婚事,秦封也请了秦大伯记账。

    “这是今天的礼册,你看看吧”秦大伯把它递给秦封。

    秦封接过来认真看了看,来吃饭村里人送的都是十文钱,鸡蛋、山货、干货这些,不贵重,同样,如果他们办喜事,还礼也是在这个基础上加一点就行,收得多,还礼的时候就还得多。

    除了来吃饭的村里人送的东西外,和秦封他爹关系好的高烈叔,高猎户,送了两只野鸡,五张兔皮。

    往下就是文氏的两个哥哥,也就是秦封大舅文远山送了二十尾草鱼,一担莲藕,鸭蛋一百个,礼金五两银子。

    秦封的二舅文远水送的老鹅一对,兔子六只,鸡蛋一百个,礼金是五两银子。

    “大舅二舅这也太……豪横了吧”秦封咂咂嘴,还有一个多月就要过年了。

    不管是华国还是景朝,百姓们对于过年都是同样的重视,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。